革登(莽枝)古茶山簡介
革登(莽枝)古茶山簡介
“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樹,較眾茶樹高大,土人當採茶時,先具酒醴禮祭於此。”“莽枝有茶王樹,較五茶山獨大,相傳為武侯遺種,今夷民猶祀之。”清·阮福《普洱茶記》和《普洱府志》的這兩段記載,表明了擁有“茶王樹”的革登茶山,在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的代表性特徵和悠久的植茶用茶歷史,並以此而著稱於國內國際茶界。
歷代史籍中,革登茶山和莽枝茶山有分有合,其因主要是,兩茶山都有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古茶樹,又由於兩茶山交織相連,難分你我,而且面積不大。有鑒於此,本文即將兩山合稱為“革登茶山”。
革登茶山位於勐臘縣象明鄉西部,包括今象明鄉的安樂和新發兩個村委會轄區,東與易武、曼臘鄉接壤,南與勐侖鎮相連,西與景洪市勐養鎮、基諾山鄉交界。歷史上的莽枝(芝)茶山、牛滾塘茶山(今安樂)等均屬於革登茶山範圍。茶王樹的存在,證明了革登茶山悠久的茶山發展歷史。曹仲益《倚邦茶山的歷史傳說回憶錄》一文中說:革登“奇特的茶王樹,生長在新發寨背後的山頂上,據老人講,這棵茶王樹在光緒初年,每年尚可產茶六至七擔之多。民國初年,其根部枯幹尚存。 《勐臘縣誌》也記載:“清嘉慶年間(1796-1820年)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株茶王樹,春茶一季可產幹茶一擔,已枯死。”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榮時期,茶園總面積達6000多畝,茶葉產量達100多噸。
革登茶山區域的海拔最高點是山神廟為1950米,最低的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最低海拔565米,著名的石粱子孔明山”誨拔1722米。懸殊的海拔差異,構成了立體型的氣候奇觀,其氣候大致分為三等:一是低海拔溫暖型,如磨者河與小黑江交匯處一帶;二是中海拔較溫暖型,如曼林、曼松;三是高海拔偏冷型,安樂、石梁子孔明山、曼拱一帶。古茶區山高穀深,磨者河、羅梭江等縱橫,冬季霧多,雲霧繚繞,區域內常年陽光充足.冬無嚴寒、夏無酷暑,年平均氣溫18.20C。土壤主要為磚紅壤、赤紅壤、黃土、紫色土.土質都呈微酸性反應。土壤pH值4.5-6.5之間,兼少量石灰性反應。特點是:土壤養分積累快分解利用快,有機質腐殖質含量高,土壤有機質含量4.5%以上;土壤透氣性好、水分含量中上,有機質含量高;另外,在濕熱作用下由於侵蝕淺薄少故而土層深’厚,能為茶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,養分足、茶樹根深葉茂。
革登茶山至今保存有古茶園3232畝(其中安樂1 616畝,革登560畝,莽枝1 056畝),在海拔1360米處,保存有一株較大的古茶樹,喬木型,樹姿直立,樹高6.3米,樹冠直徑5.6米,基部圍1米,屬於普洱茶種,樹齡300年左右。革登小葉茶古茶,學名(Camelliaslnensls),小喬木型,樹姿半開張,樹高5.4米,樹幅4.5x4.8米,葉形橢圓形,葉面平,葉身平、葉質稍硬,葉色墨綠.葉緣平,葉尖鈍尖,葉齒淺密銳,葉直立狀著生,葉基楔形,葉脈7-8對,芽葉色澤翠綠,芽葉茸毛多。
免責聲明:本站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,僅為提供更多資訊,也不構成任何建議,對本文有任何異議,請聯絡我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