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茶葉百科 > 茶葉製作

武夷岩茶(大紅袍)製作技藝

2016-08-25 字体大小【 投稿

 武夷岩茶(大紅袍)製作技藝

武夷岩茶(大紅袍)所以深受人們賞識,在於它的品質優異和獨有的“岩骨花香”。優良品質的產生,不外乎:一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、氣候條件;二有豐富的適制烏龍茶的品種資源;三歸功於獨特精湛的製作工藝。 其傳統製作流程共有10道工序,環環相扣,不可或缺,其中對茶質起關鍵作用的是“複式萎凋”、“看青做青,看大做青”、“走水返陽”、“雙炒雙揉”、“低溫久烘”等環節。

在製造過程中即精選適制的茶樹品種,嚴格採摘標準,又運用精湛細緻的焙制技術。岩茶焙制的工序為:萎凋、做青、殺青、揉撚、烘焙。岩茶的做青,搖青與做手交替進行。將曬青後的茶青置於水篩或搖青機中,不斷迴旋和翻動,使葉緣磨擦,搖青次數從少到多,力量從輕到重,間歇時間從短到長,周而復始,反復5~7次,後期搖青不足輔以雙手輕拍做手。全程812小時。因茶樹品種,氣候,曬青程度等不同,做青次數,程度也不同,既“看青做青”、“輕萎凋重搖”、“重萎凋輕搖”。

岩茶的烘焙特點是,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,形成特有的火功。武夷岩茶的泡飲,別具一格。“杯小如胡桃,壺小如香櫞,每斟無一兩,上口不忍噱咽,先嗅其香,再試其香,徐徐咀嚼而體貼之”(《隨園食單》)。開湯第二泡香才顯露。茶湯的香氣自口入,從咽喉經鼻孔呼出,連續三次,所謂“三口氣”,即可鑒別岩茶的上品的香氣。更有上者“七泡有餘香”。大紅袍為千年古樹,稀世之珍。後九龍窠陡峭絕壁上僅存4株,系植于山腰石築的壩欄內,有岩縫沁出的泉水滋潤,不施肥料,生長茂盛。於每年513日~15日高架雲梯采之,產量稀少,被視為稀世之珍,從元明以後為歷代皇室貢品。

武夷大紅袍,屬於單樅加工、品質特優的“名樅”,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,以精湛的工作特製而成。成品茶香氣濃郁,滋味醇厚,有明顯"岩韻"特徵,飲後齒頰留香,經久不退,沖泡9次猶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。被譽為“武夷茶王”。

免責聲明:本站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,僅為提供更多資訊,也不構成任何建議,對本文有任何異議,請聯絡我們!

相關閱讀

热门标签

©2023 知樂茶業(香港)有限公司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太子基隆街33號 電話:+852-2374 6188
WhatsApp:+852-92356000
深圳羅湖建設路1046號4樓025A
電話:136128505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