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文章讀透老班章
一、茶山見聞錄
我們從猛海縣城出發,朝布朗山盤旋而上,最低處是曼弄,屬於賀開村委會,曼弄以傣族人為主,茶葉種植面積頗大,但相對名氣沒有更往上走的賀開莊園有名。從賀開莊園再往上,到達班盆古茶園,班盆茶不錯,甜而滑口,細緻處不亞于老班章,但濃強不足,刺激度低,班盆古茶園與老班章古茶園最近處,不到三公里,出性價比極高的好茶,值得留意。
班章村委會下轄有老班章、新班章、老曼峨、壩卡囡和壩卡竜等五個自然村落,所以,它們的直線距離很近,茶園條件一樣麼?差不多?老班章古樹資源最豐富,那麼,重點來了,五個村的茶滋味差別大麼?這要看你的水準,老曼峨茶有與老班章類似的濃強甘,但苦化得慢;新班章距離老班章7公里左右,是村民從老寨遷出後建立的,有古茶園1380畝,但樹齡不夠老班章大,壩卡囡和壩卡竜的名字好奇怪,很多人聽都沒聽過,為啥,過去,他們的茶都被拼進老班章的茶裡去啦!還有喔,壩卡囡專產甜茶。
80年代的老班章寨門,還與周邊寨子一類,茅草頂,像山寨,2000年後,隨著老班章茶的出名,村民的腰包鼓了,開始修了一個藍色琉璃頂的寨門,看起來醜爆了,今年我們去的時候,他果然把那山寨門給拆了,新的門以石建材為主,還沒修好呢,但通往的車輛,還是絡繹不絕下來拍照,不拍寨門,誰人知道你來過老班章呀!
我們從還沒有建好的寨門進去,右手邊就有一家農村信用合作社,這恐怕這整個雲南茶山唯一開在寨子裡的銀行,為啥?錢茶交易實在太多唄,不過我們去的時候,銀行下班了,只有一隻走地雞在裡面閒逛,據說這裡也平時也只有一個營業員,我想的是:為何不用卡?
過去上老班章,尤其是一下雨,泥路被各色車輛碾壓造成輪轍深且泥濘,再加上山體滑坡,四驅車淪陷的也不在少數,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趕在雨季來臨之前提前上老班章的原因之一。不過就在前不久,老班章的路除了極少數路段,基本上鋪了硬石子,做了硬化處理,雖然傷輪胎,但確實好開了許多,倒是寨子裡,因為茶農富了,家家擴建,搞得道路格外窄,村民一家有幾輛車不在少數,真是常常上演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場景。
據說,古茶山的茶樹資源基本是按人頭分配棵樹的,所以,茶山的村民,基本上算比較平均了,這裡面也有不少買賣茶樹、承包的現象,以我們預定的那一家茶農,產量在老班章算中等偏上,春茶一季大約有150公斤,大家可以算算他一年收入多少?秋茶產量差不多,價格會便宜一半左右。
茶農的富裕也就這幾年的事情,房子蓋得又大又寬。車子也豪,但很多生活卻沒有馬上變更,人心之複雜,變化之劇烈,使這個人口500多人的寨子,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傳奇。
二、不可替代的老班章
為什麼老班章古樹茶會有這麼高的識別度,在普洱發燒友圈裡被普遍認可,我以為具備這樣幾個條件:
1、古樹茶密集度高,古樹特別粗大;
2、茶葉膠質感極強,口腔衝擊力數一不數二,沒有山寨可與之比肩;
3、蘭香香韻,苦澀易化。
老班章古茶園
茶要濃強,又要細雅,仿佛二八少女能舉千斤鼎,幾乎是不可能之事,但老班章做到了。
如果說特殊的口感特徵決定了老班章古樹茶被更多發燒友認可,那麼今天他的價格是否合理呢?
首先我覺得價格這東西沒什麼合不合理的,都取決於供求關係,追的人多了,自然就高,如果你覺得同樣的錢可以選擇更有性價比的產品,當然有,比如我之前提到的班盆古樹、賀開古樹,都是布朗山上古茶園密集,口感亦算有特點的茶,但是,也有一些人,比如我,對茶葉的追求力求極致,那麼,花他幾千塊錢買一公斤來存著,有何不可呢?
老班章的毛茶
從外型來看,老班章的毛茶條索緊結、顯毫、雄壯,與易武產區的相比區別特別大,但要注意的是,老曼峨的條索其實更好看.
老曼峨
三、老班章的苦茶、甜茶與原始種
很多人選老班章,只要濃強苦澀,以為非濃苦,無以是老班章。此話對不對?不對,老班章的樹種,既有來自老曼峨的苦茶,也有帕沙系的甜茶、更有原始種,誰知道這家主人分配到的是苦的還是甜的?但其實,茶農多年採摘,是分得清哪棵甜哪棵苦,只是除非特殊要求,一般來說並不分開做,我們在老班章喝到一堆格外甜口的,但厚釅度不及苦茶;喝到特別苦的,但是化的快,茶勁直沖腦門,爽是爽,不過,除非特珠要求,大多數茶農還是會把苦茶、甜茶以及原始種的鮮葉混堆來做,一來這樣方便,其實也是綜合的老班章口感更全面。
苦茶、甜茶與綜合
在老班章,我們聽到的最可笑也最可悲的事情是,一年,老班章古樹茶的總量是40噸左右,但僅廣州芳村茶葉市場,售出的號稱老班章古樹茶就有2700噸,還不包括全國各大大小小的茶莊私人茶號、小圈子裡流通的玩家茶(沒錯我也算這裡面貢獻了18公斤),這裡面,既有30塊錢一餅的300年老班章古樹純料,也有3萬一餅的極品班章王,哪個真?哪個假?
四、尋找真正的老班章
一個成熟的買家和古樹茶愛好者,應該都能理解,便宜沒好貨這樣道理,但貴的是不是肯定是真的呢?不見得,要看他貴的道理,是品牌的附加值,還是獨特性。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:真的肯定就好喝麼?更不見得,我相信不少接受綠茶鮮嫩甜爽風味的茶友,對老班章的苦澀濃強不見得喜歡。換個角度說,如果老班章做出那種鮮甜柔美的風格來,他肯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班章了。所以,真不真是一個命題,好不好喝又是很個人的東西了。
所以,要想選擇到合適自己的茶,其實不外乎兩條路可走:
1、信專家:茶葉製作的每一個環節,都需要專業的去專業的對待,現在很多人有質疑精神,覺得鮮葉環節會造假啊,製作過程也有問題啊!你與什麼樣的人接觸,其實就會知道,他對每個環節的控制是否到位。如果沒有基礎的信任,一切親力親為,憑藉網路上模糊的資訊來質疑各個環節,其實,就不要喝茶比較好,因為喝茶畢竟不是必須的。
2、信自己:信自己是必須對自己的口感與身體有真實的瞭解,喜歡什麼樣的風味特徵,喝哪些茶會不舒服,不同產區的茶又有什麼樣的風格,多比較是重要法寶,把老班章與新班章比,與班盆比,與易武比,慢慢積累口腔經驗,這是最重要的。
老班章的葉底
也有些茶友會傾向于選擇知名品牌商的產品,品牌商們的問題是:保證品質的同時又要保證量產,這幾乎是一個兩難的處境,很多人質疑品牌商的老班章不純,我以為這並不是重點,重點是要好喝、穩定、對得起他的品牌形象,這個穩定,包括通過適度的拼配以達到均衡的口感,通過歷年毛茶的均堆實現成本控制,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。
五、老班章,值得存放麼?
其實關於老班章古樹茶是否值得存放這個討論,首先是放在古樹茶能否存放這個大話題下的,但更多人提出了老班章只宜現喝、放五年茶力全無、三年南糯山超越老班章等觀點,我試著從三個角度談自己的感受。
1、古樹茶是否適合存放?
關於這個問題,其實現在仍然有不同的聲音,但更多的探討開始往理性的方向走,我以為,適不適合存放(不是好不好喝),其實更多取決於工藝與倉儲,而不是樹齡。以我品飲70年代不分樹齡時代的生普經歷來看,只要工藝適當,大葉種的普洱老生茶,都有它獨特的魅力,但是,這些年烏龍茶化(萎凋時有做青環節)紅茶化(殺青前有部分發酵)的生茶不在少數,這些茶,才真正是越陳越香的殺手。
2、老班章古樹茶與其他古樹茶有什麼不同?
之所以很多人質疑老班章古樹茶只能喝當年,是因為新茶的風味特徵太顯了,濃強氣韻、蘭花香、強回甘,這些隨著時間的流逝,茶葉的氧化會不會走下坡路呢?會!氧化就是一個老去的過程,但在老化的過程中,會另有一些美感出現,比如變得更加甜美、更加協調,刺激度下降,與人一樣,某些東西的失去,往往意味著另一層面的豐滿。只是如果你花了很大代價只為求得這種當年茶的濃強氣韻,那,還是當年喝掉它吧!
3、所謂喝當年,是不是說他會一直走下坡路?還是在一定的年限裡有價值?
關於這個問題,我從2006年開始收老班章,手上最早的老班章純料茶是2003年華聯的老班章,目前還沒有太多的經驗去回答。但可以肯定的是:2003年的老班章很好喝,如果論現喝的口感,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2003的這款,因為它變得豐滿甜美,真的特別甜而香,那股老老的味道讓人欲罷不能!
所以,起碼我能回答:10以上的老班章,可以很好喝!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塊磚的存量越來越少,使我不得不花更大的成本去做新的老班章,要不然怎麼辦呢?
六、消逝的班章老味?
這裡說的老班章的老味,與老班章的名稱無關,老班章只是一個寨子的名字,我們之前說過,還有新班章呢。
再來說說這個老味,其實老味是很因人而異的,舉個例子來說,很多人吃習慣了柴火灶做的米飯,當他吃到用最先進的電飯煲做的米飯時,或許也會有失落感,沒有那種味道了。
我所說的老班章的老味,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:
首先,在2006年以前,純料古樹並不多,更早些時候,茶園新茶是大廠的主流,老班章當然也成名了,這個時期之前,不少最早進入並發現老班章的那些人,包括定制了大白菜系列的茶商,開始了對古樹資源的利用,這些古樹的採摘與管理都比較粗放,因而也體現出較強烈的野性,後來,隨著採摘更頻繁、管理更精細化,這種野性慢慢的減弱了,所謂老味,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指這種野性,人的味覺與體感都是非常敏銳的,一旦你接受了好的、特別的東西,它會終身記得,所以早在2006年的時候,不少前輩就感慨:班章已死!是因為他們記憶中的野性一點點在消失,他們失落,很好理解!
2001年班章野生茶
但其實,我們應該看到,技術的進步、更多發燒友變成老班章迷,不見得是壞事。這些年,不少有識之士提出:老班章的茶園應該順應自然農法,不要過度去管理,保持生態的多樣性,老班章村委會也制定村規:不許用農藥激素、不許動土,這些做法,都是對“老味”的致敬和回歸。
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與大家分享,這一次去老班章,我把我自己收藏的2003年老班章茶帶回去給當地人喝,一開湯,他們大驚(不要懷疑,版納人基本不存茶,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根本沒有喝過超過十年的老生茶):呀!火塘味!
什麼是火塘味呢?老班章傳統的愛伲人建築裡,都會有一個火塘,這個火塘是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,冬季烤火、烤茶、去濕,家中的長輩長年生活在火塘邊,永遠不熄,柴火燃燒、伴隨著家中生活的氣息,被吸收到了曬乾後收納在編織袋裡的毛茶裡,最終經歷了轉化,變成獨特的老班章的味道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搬進了新式的洋房,火塘消失了,再加上現在大多採用密封的食品塑膠袋加紙箱來裝毛茶,隔絕了氣味,有條件的茶農也開始把茶葉存放跟生活區分隔開來,所以,這種火塘味,基本上在老班章茶中消失了。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老味呢?(文茶葉復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