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降坡泥的幾點看法
一 : 降坡泥的出處 :
談到降坡泥 ” 崗坡泥 ” 總是被大家傳的神乎其乎的 , 很多人被誤導的更是一頭霧水 . 其實降坡礦砂並沒有那麼神奇也並沒有達到稀世珍寶的級別 . 但就其與大礦層的紫泥比較 , 降坡泥確實是相對稀少的 . 因為降坡礦層屬於 ” 雞窩 ” 型 , 也就是形成的礦區不固定 , 這裡一片突然那又冒出一片 , 呈散片壯分佈 , 一般礦層從幾釐米到二三十釐米厚 . 礦區主要采自黃龍山與青龍山交接的一座小山坡上 , 屬於淺標層礦質.
2005 年在政府修建陶都路的時候 , 我們偶然才遇到了降坡 , 或許此渾然天成的五色土就與古書中載錄的 ” 龍山明砂 ” 是同一種礦料 , 但由於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 , 我對此觀點還是持保留的態度 . 但以降坡的天然五彩顆粒 , 確實是可以羨刹一批愛壺之士呢 . 至少本人就是比較推崇此泥 . 其沙礫不僅五彩清晰 , 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不驕不躁 , 油潤樸實 , 泡茶甚是好喝 .
二 . 關於降坡泥的泥色
總是有些人在誤導說降坡泥是紅中帶黃的 , 而黃中帶紅的就不是降坡泥了 . 其實這是個片面的觀點 . 降坡泥的成色是根據礦層的不同以及燒制的溫度來決定的 . 一般我們開採的降坡分兩個片區 : 一為靠近黃龍山面的 , 自然開出的礦色為紅黃片狀相間 ( 因為黃龍山表石含有硫的成分故礦色一般為褐黃色 ) 二 . 為接近青龍山面的 , 開挖的礦色為青紅相間 ( 因為 . 青龍山表石以碳酸鈣的方式存在的鈣質較多故礦色一般為青色 ) 總體而言與黃龍山靠近的泥質都優於接青龍山面的 . 近青龍山面的降坡需經過精煉後才可成泥 , 否則容易產生灰爆 ( 與前面所說的青龍山泥質有關 ).
就成色而言 , 黃龍山面的降坡略紅 ,( 大家所傳的紅中帶黃 ); 而青龍山面的略黃 ,( 黃中帶紅 ), 燒成溫度非常寬 , 可以從低溫 1 號半一直到高溫 3 號半 . 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成色 . 具體請參照下面的圖片 . 所以網上誤傳的黃中帶紅的就不是降坡都是你抄我抄 , 不知道出處的轉載文章 . 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 : 紅中帶黃的降坡略優於黃中帶紅的降坡 , 這樣會更合適些吧 .
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, 降坡泥要讓其變紅並不是特別困難 , 只需要將其礦層中紅色礦質細心挑出單獨錘煉便可 . 但這樣的降坡從另一個角度看更為純正更為珍貴了些 .( 畢竟更少了嘛 , 而且費料費時 …) 至於這樣精挑後的泡茶效果對比 , 本人還未仔細研究過 , 或許等待下回嘗試後有了結論再與大家探討下 .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紅色更顯得富貴 , 更油潤些 .
三 . 也淺談下降坡泥的優缺點
由於采自淺表層 , 泥性較硬 , 顆粒感特強 , 所以對於制壺而言 , 相對紫泥而言略難些 . 就本人的實戰經驗來看 , 降坡的礦比底料的都硬 , 手工磨砂的時候基本只看到砂 , 看不到粉 , 砂與粉的比例大約為 7:3. 但也正因為這樣 , 造就了降坡泥與天篤厚的透氣性與清晰的五彩斑斕的天然顆粒 .